读书札记之《浩如烟海的中国书籍》

都市隐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柠檬中文网 www.nmmzw.com,最快更新都市隐侠文集最新章节!

      身为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就是祖宗们留下了一大堆书。孙子战略家们的洋爷爷虽然也有书,但要和我们比起来,那就太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当然,中国人最麻烦的事,也莫过于要读这一大堆书。还在狗屁不懂的稚龄,长辈们就成天叫你读书呀、读书呀,没有比读书令中国青少年更痛苦的事情了。可是读什么书呢?中国的小说、戏剧和诗歌,多固然是很多,只是在洋人眼里都是一色的三寸金莲,或许真的缺了些大家气魄的作品吧?然而五千年灿烂文明,绝不是吹出来的,仅从周朝共和元年开始编年纪事算起,祖宗们就毫无遗漏地给我们记下了二千八百多年的罗嗦事,不信你就一年一年地往下读吧,读到胡子白了,照样弄不清中国历史是怎么回事。而这些历史,还只是经史子集的一部分;经史子集,又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撇开现今街头地摊上那一堆一堆的文化垃圾不说,仅光绪帝以前的古书就有几十万种,能看它百分之一二,也差不多是“读书破万卷”了。这么多书够意思了吧?然而,即使你皓首穷经读书万卷,可能依然糊里湖涂什么也没弄明白。绝对没有其它任何一个国家能有如此之多的书,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经有那么多学子钻进书堆里再也出不来。因为中国文化实在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如此浩繁的图书典籍,不仅没一个中国人能读得完,相反地把许多中国人淹灭其中。这片文化海洋不仅广袤无边,而且海底深处求学者的尸骨早已堆积如山。试问哪家洋鬼子有如此丰厚的文化积累?中国文化的底蕴是无穷的,因此中国人还是值得骄傲的。但中国的几十万部书,在世界文化长廊里却没有位置,这就有点太不公平,这无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我闹不明白:千百年来,中国威加海内,臣服四夷,没有优于异族的文化,难道全凭人多势众么?试想在那几千年前,除了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世界一片荒蛮,其它地方哪有文明气象?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和埃及早死在波斯手里,印度也尽丧于回回,只有我中华民族是不死金身,寿比南山,五千年香火鼎盛,东瀛西夷,何方神圣敢不服我?难道说这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倒是观音菩萨的功德?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埃及留下了神秘的金字塔,希腊留下了难以数计的上古神话;巴比伦文明的继承者出了默罕默德,印度也有个释迦牟尼,他们出奇地善于招摇撞骗,惟有中国的知识分子悄无声息,岂不怪哉!尽管孔丘也有些思想,却不见古兰经之类诳骗天下的著作,仅有一部论语,还是他弟子记下的语录。

    在上个世纪初,法国人笑美国人,说美国人数到祖父那一代就没法往前数了,因为再数就成了英国人。那时美国的历史就百来年,美国的诗人、作家、思想家就那么几个,美国书就那么几本,与中国文化的海洋比起来,那只是一口浅得不能再浅的池塘。但越是简单越能解真味,美国人就天天夸耀着池塘里臭鱼烂虾的鲜美,你中国人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人们爱看戏,那口浅池边有一个好戏连台的戏台子,叫好莱坞,那里牛崽成群美女如云,把人们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越浅的水,涉足者越多;越深的水,越无人问津。这也许就是问题的关键了。有人说,东西方的主要差异就在于东方文化是饮食文化,人与人之间的深情都搬到了酒席筵前,我和你好,就请你吃饭喝酒。而西方文化是性文化,重头戏都在床上,我与你好,就和你上床。在日常礼节的表现形式上,西方也带有明显的性因素,东方人互相之间表示亲热和客气,一般是拉拉手鞠个躬,西方人是不满足于拉手的,通用的形式是法国式的拥抱和美国式的接吻。客观地说,的确存在这种现象:东方文化近于“上半身文化”而西方文化近于“下半身文化”东方人耻于言性,而西方人“性趣”浓厚。现在的中国艺人怪就怪在热衷于跑到西方拿这个奖那个奖,而没有下半身的卖弄,单靠东方式的上半身的说教,要引起西方人的性趣是很不容易的。于是孙子战略的奉行者们投洋爷爷所好,大胆提倡“下半身写作”曾被八国联军蹂躏过的首都北京更是格外不同,居然有人弄出个刊物直名下半身,虽不能大行其道,却足以让人怒发冲冠,可惜没人考证那帮编者的曾祖母之类的先人、与八国联军是何关系?

    其实美国历史不只是在美国简单,即使美国再往上数几代,也是比较简单的,弄清了北欧航海史也就了解了英国,遗漏的历史也就不多了。而中国历史实在太漫长,何况古人写书,语言太精略,一般人读来仅仅一知半解,不能完全领会。前人为了便于后人读懂那些书,就许多人凑来凑去猜来猜去为一本书作注、作疏、作引、释义,使一本书魔术般地变成了几本书几十本书上千本书。这样几千年积累下来,终于使中华文化变得蔚为壮观,成了炎黄子孙不胜重荷的累赘与悲哀。前人写书,不仅写了许多好书,而且写了更多的废书。外国人写废书,那是为了蒙别国人,而中国人写废书,则是为蒙子孙的,因此只要你生为炎黄子孙,麻烦就大了。

    春秋战国以前,中国书是很少的。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是说商代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典册。但这些契刻、熔铸在甲骨、竹木、钟鼎上的典册数量不多,归国家所有,收藏在“金匮石室”之中,由史官和乐官谨慎地掌管着,官府有书、民间无书,学习必须到官府去,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完全为官府所垄断,普通百姓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权利。春秋时期,周朝的中央集权已分崩离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各种典籍和礼仪制度散落四野,官学衰败,私学兴起。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夫子应时而动,删订六经、重修春秋,开门讲学,与少正卯等人一起成了中国读书人的第一批引路人。但孔子时代读书没有现在这么多麻烦,夏商两朝所留下的文字痕迹只不过几块龟甲和兽骨,孔子的竹简上没有太多的文化沉淀。等经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几百年的争吵,中国人的麻烦就来了,那书就成了堆,就没人能读得完。秦皇赢政英明果断,面对这样一大堆麻烦采取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快刀斩乱麻——焚书坑儒。他挖个坑把孟子一派的儒生全给埋葬了(免得留在世上写那些无用的书),把秦以前的民间藏书付之一炬(免得世人读那些无用的书),专一推崇法家学说,只许士人学秦朝的法律,只许讲授黄老刑名之学,以为这样就可以整齐学术统一思想。这却过份地矫枉过正,其结果只是造成了一场中国文化教育的灾难,因此落下个千古骂名。

    不过秦始皇对教育还是重视的,不然丞相李斯不会编仓颉、中车府令赵高不会编爰历、太史令胡毋敬不会编博学。正是这些童蒙课本,推动了中国最早的儿童启蒙教育。在秦始皇烧掉一大堆书后,汉武帝仍嫌麻烦,深感书是害人之物。书多了,读书人就多;读书人多了,主张就多了;主张多了,皇帝就不好当。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绝妙办法——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尊儒术”的“尊”法上是中华一绝,那绝对是洋人想不出来的好办法。他一“尊儒术”就使天下儒生都变成了愚不可及的蠢物。自从汉武帝“尊儒术”起,儒家学说就不再提倡用与孔子同期的左丘明所著的左氏传来解释春秋,而是选中了公羊传。因为左氏传过于重客观史实,客观的实在的东西骗不了人;而公羊传被大儒董仲舒阐释成了阴阳五行学,兼之以谶讳,这就好愚弄从学的士子了。因此儒家经学一向看重的春秋左传,在汉代换成了公羊春秋,并且规定士子都必须用心学公羊,否则就不能当官;官吏也必须用心学公羊,否则就不能升官。汉代充分加强了官办教育,汉武帝还在官学中立博士,易经有四个博士、仪礼和公羊春秋各有两个博士、诗经和书经各有三个博士,统称五经博士或五经十四博士。这些经书用汉朝通用的隶书书写,因此叫今文经学,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董仲舒。董仲舒的主要贡献就在于把经书阴阳五行化,把儒家经学弄成了一种迷信的、烦琐的、穿凿附会的完全无用的学问。汉武帝利用官学把士人控制起来后,正需要一种全然无用的学问,把那些士人改造得头脑空虚昏庸,免得他们想太多的主意。把读书人控制住了,世上就没有人能说三道四了;把读书人变傻了,世上就没有明白人管皇帝的是非了,皇帝想把天下怎么整治就怎么整治。至于那些博士,能被聪明的汉武帝选中,就必定是像董仲舒一样的创造无用学问的高手。他们都是某一经的大师,都要立自己的学说,而立说必须著书,书写得越多,简单的问题就越复杂,师从博士的儒生们就需要多花许多时间去搞懂那些极其简单的问题,皇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例如书经博士秦延君,就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大师,为解释“曰若稽古”四个字能够著述三万多字,而为了解释“尧典”两个字竟用了十多万字的专著。象这样的博士,能够连篇累牍地制造废话,学问是何等高深?而太学里成千上万的从学者自幼跟随博士读书,直读到白了少年头,还是勉强可以搞懂几个简单问题、可以讲说一经的;能讲一经,就有了当官的机会。可惜汉武帝提倡这些毫无用处的经学,只愚弄了那些一心想当官的儒士,还有一种用篆文写成的经书,也有不少人钻研,叫古文经学。学古文经学是不能当官的,但依然有不少人去钻研,一个古文经学大师的门下也经常聚集着千百儒生,由此可见认为古代读书人都是为当官的说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汉代规定,读书人要当官就必须进官学学今文经学,社会上的私人学校虽然形成了一个历史高峰,但不能取代官学。

    汉代做学问不为当官的还有司马迁等史学家、唐都等天文学家、落下闳等历数学家、司马相如等文学家、刘勰等学者。汉武帝的办法没能收到禁锢读书人的效果,只不过使汉代文化在新添了许多好书的基础上还增添了无数废书,给炎黄子孙造成了无法负载的重荷。

    写废书的不止是古人,今人更是变本加厉,写出的一些书不止是废而无用,而且混账以极。现在书写工具便宜,拿起笔来胡说八道一番,印上一二千册,便俨然是个学者了。这样的书当然不堪卒读,即使印行,为读者所彻底抛弃也必指日可待。更有新潮时髦的网络文学,诲淫海盗的趋势十分明显,相当比例的作品都见不得人。更有一些研究历史的所谓专家、学者,正经学问是一点都做不来,但研究概括和张扬混账逻辑却十分地高明。在国家存亡续绝的生死关头,谁能挺身而出勇赴国难,谁就是民族英雄。这是再也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是混账专家们要求教育部编写中学历史教材要“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上的各个民族”并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岳飞与文天祥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为什么?因为他们当年英勇抵抗的那些侵略者的后裔今天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高见!将来台湾问题若不能和平解决,谁要胆敢带领军队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你就会被混账专家学者们绑上历史的耻辱柱,你就会成为民族的罪人。因为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内部的问题,是兄弟之争,你把台湾统一了,你就成了对自家兄弟动刀兵的恶棍。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还有许多两手沾满鲜血的人都该颁发奖章树立丰碑;而反法西斯同盟几千万将士都应该送上历史的审判台;法西斯侵略者要占据你的家园,让他占好了,你敢反抗,你就是罪人。理由很简单:共产主义总是要实现的,迟早会天下大同;等天下大同了,你不就是曾经打过自家兄弟的大坏蛋么?既然将来是一家人,我们还纪念二战将士,会伤害轴心国的感情。大家看看,那些吃混账饭拿混账钱写混账书的专门学者们多高明?他们就这样用极其混账的逻辑把一部一部的著作都写出来了,把历史翻了一下个。好在教育部不赞成这些混账逻辑,对岳飞文天祥的评价一以贯之,英雄仍然是英雄、汉奸依旧是汉奸,没有模糊历史概念,真是大快人心。

    唐朝经济的高度繁荣和国力的空前强盛,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中国诗歌的成熟。因此在汉魏南北朝之后,经过唐朝几百年的积累,中国教育发展了,中国书也厚了许多。书多了倒不要紧,要命的是大文学家韩愈提出了一个害人不浅的说法:“读书破万卷,止用资得下笔如有神耳。”大诗人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成了中国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无尚境界,使无数本皆有所作为的人一头钻进故纸堆里,成了书虫书蠹书呆子。

    在用竹帛当文字载体的时代,为书所累的只是少数有钱人家的子弟,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完全属于贵族。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蒙教并不普遍;启蒙读物应用时间较长的只有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和南北朝时周兴嗣所编千字文。而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步成形,官学繁荣,私学也逐渐发达,但多用开蒙要训和太公家教为主要教材,内容狭窄。直到宋代王安石、司马光、朱熹和程氏兄弟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思想家出现,加上印刷技术的改进,形成了中国思想学术的一个高峰,私立书院也慢慢增多,逐渐兴盛。因此,中国人怎么读书也开始规范化,启蒙以“三、百、千”为主,即宋代王应麟所编三字经、宋代两浙钱氏编百家姓以及千字文,外加宋人汪洙撰著的神童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字经,有满文本、蒙文本,也有日文本、法文本、英文本,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成为有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明清时期,是中国蒙学课本的总结期,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和龙文鞭影等韵文蒙书,都是无数学者和塾师披肝沥胆的智慧结晶,高度浓缩中华文化的精华,易读易记易懂,再加上一本千家诗,把一大堆中国杂碎简略成了普及读本,这才使中国百姓真正开始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使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真正开始社会化。其实这些优秀蒙学教材是不应该放弃的,过去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知天下。”这两册蒙书确是中国所独有的洋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好书,至少应成为今天小学生的课外辅助读物,甚至应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必读书。尽管其中有一点封建糟粕,我们也不应该因为一个聪明漂亮的孩子染有微恙就抛弃掉。

    明永乐年间,名震古今的大才子解缙奉成祖之命,为满足读书人“读书破万卷”的心理需求编了部永乐大典,分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收录各类有用之书七八千种,集汉学之大成。可是李自成的农民军进北京,只注意财宝和美女,竟不知把永乐大典弄到哪里去了。明嘉靖帝倒有心眼,缮有副本,偏又被野蛮的八国联军一把火烧了个七零八落;剩下的断章残简,又被几个有点文化的洋人劫掠到西洋,用作西方民主与文明的标榜物。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花了十年功夫向全国征集,仅征集到六百三十卷残篇,不及原书的零头。与宋、明两朝比起来,清人更见高明。考虑到麻将和牌九的盛行将消耗中国人大部分时间,再不会有耐心去读永乐大典那样收罗广博的巨篇,但总是免不了有人要做学问,因此就按经、史、子、集分四部收集了三千五百种图书,纂修成了四库全书,以备好学者查考。还吸取永乐大典的教训,缮写了七部,分藏文渊、文源、文津、文宗、文汇、文溯和文澜七阁,后来果真有三处毁于战火,但其它四部却保存完整。清人又考虑到中国的普通社会公众也会象外国人一样长大,不能一辈子学蒙学,因此删繁就简,选辑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作为诗歌的普及读物,又选辑了一本古文观止作为散文策论的普及读物,还于那浩如烟海的中华故纸堆里挑出四本小说推荐给国人,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谓之四大古典名著。四大名著,就是众所周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了。清代学者在中华文化的普及与发展上真是功德无量,不仅选辑了四库全书,给大学问家提供了备要,还从数以几十万计的中国线装物中精挑细选出这么几本书,作为寻常百姓的文化快餐,使整个中国社会都变得文质彬彬。借问孙子战略家们:你们的洋爷爷有唐诗三百首这样既精彩绝伦又老少咸宜的诗歌普及读本么?没有!有古文观止这样攘括一个民族两千多年文化精粹的优秀散文选本么?也没有!有中国四大名著这样在几百年间数亿人民世世代代喜闻乐见且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好小说么?更没有!洋人说洋人的东西好,那是王婆卖瓜。可叹你们这些洋奴洋孙,不在国学上下功夫,一副奴颜媚骨做了洋王婆的买家,不仅不明白自己做了冤大头,还赞不绝口地说洋货好,做了洋奴、上了老外们的洋当却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