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隐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柠檬中文网 www.nmmzw.com,最快更新都市隐侠文集最新章节!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毫无疑问,这首诗是写宫怨。在皇权高于一切的封建社会,皇帝代表了荒唐与罪恶。青春秀女,一入深宫,便永世不见天日,一切梦想和期待都伴着寂寞宫花日渐衰老,皇宫禁苑,无异牢狱。而在等级森严的内苑中,宫女的地位最为卑下,就连最为人所不耻的小太监在当奴才的间隙,也可以抽空欺负一下宫女。这首诗中所说,不过是行宫。所谓行宫,就是皇宫以外的其它帝禁之所,故然寂寞,却也免除了“伴君如伴虎”的风险和惊惧。如秦皇的阿房宫,那是绝少居住的。如唐朝东都洛阳的巍峨宫殿,只在灾荒年月大都长安缺粮时,皇帝才率百官赴东都行宫就食。又如清代的承德避暑山庄,皇帝只在每年秋猎时才去小住。何况行宫往往不止一处,今年到此,明年往彼,或一二年,或三五年,才颤颤惊惊地服侍皇上一回,因此行宫里的宫女,看似寂寞,实则幸运。当然,那些新近入宫的宫女,多无见识;闲来无事,听白头宫女吹嘘天子威仪、皇家气象,便成了极自然的事。

    诗中所说玄宗,倒是个风流而开明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中兴之主,少年英明,他一手开创的“开元盛世”人民生活富足,社会风气淳化“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清明时期。不过大唐的天下,又从李隆基爱上他的儿媳妇杨玉环开始乱套,直至灭亡。敢要儿媳妇离婚再自娶为妇,李隆基堪称千古一帝、万世一人。后人对此多有非议,惟有当时的大诗人白居易费尽笔墨,用了一百二十行七言长诗来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两心相随至死不渝的动人的爱情境界!“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杨玉环屈死马嵬坡后,李隆基心中的遗恨深如瀚海,而白居易的描写也十分深刻:“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要知道唐代是诗歌的朝代,虽然诗人做官多数都比较难,但能入大诗人的诗则十分有利于当官。因此,李白、王维、高适、白居易之流,是不轻易为具体个人写诗的,能得名诗人一百二十行诗,且不管褒贬如何,都只有唐玄宗一人了。寻常之辈,能得他们三两行诗,就可以在官场上青云得路顺风快帆,如若不然,汪伦也不必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谎言骗得李白惠顾。

    要理解李杨之间的爱情,还须从当时的社会风气着眼。想武则天能先侍太宗而后侍高宗,李隆基能娶儿媳妇,都决不会是一人一事的胡作非为。南朝隋唐五代十国乃至宋前期,社会开放,男女无大防,世间多艳情。真正的闺禁壁垒也不是起于孔孟的三纲五常,而是始于程朱理学大行其道,到蒙满外族执掌天朝中枢才达到极致。如果宋代没有程颐朱熹两个腐儒,中国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旷男怨女;而大明的遗老遗少们因为保不住江山,便想出种种办法要保住女人,于是中国妇女们从此重门深锁足不出户,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扎眼最别扭的一道风景。隋唐时期,许多事情,不能用今天的道德规范去看待和评价。就说武则天以周代唐,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在汉魏时不可能发生,在宋元明清时也不可能发生。叶赫那拉氏主宰中华五十年,论权论势毫不逊色于武则天,但她永远只能是大清的慈禧太后,不可能另立一朝自做皇帝。南北朝时北朝女人地位崇高,大事决于内,当家的都是女人。好的衣物、首饰、车马和俊美的奴仆,都归女人所有;官宦豪富之家,女人在堂都是锦衣玉食,男人出门只配用女人不愿用的“老奴瘦马”唐王起于西北,朝中显贵多是关陇旧属,唐前期保持一些北朝遗风,是很正常并且很有可能的。武则天此时不当皇帝,更待何时?

    白头宫女之说玄宗,或许尚不敢妄议帝后婚爱,但李隆基对宫女也颇开明,诗话总龟中辑有两则“纩衣缘”的故事,其中一则就是关于他的开明之举。

    “纩衣缘”的故事说唐玄宗命宫女们为边关将士缝制棉衣,那时没有国家工厂,军队号衣,多为宫女缝制。可怜这些宫女们十几岁入宫就与世隔绝,远离人间,那份凄凉与落寞,实在不是局外人所能想象。想世上女子,都是为丈夫孩子或其他亲朋缝衣纳鞋,惟独宫女不能体验亲情,年年飞针走线,不知为谁作衣。有位宫女自伤身世,情不自禁地在一方绣帕上题了一首诗,塞进一件短袍的口袋里: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棉;

    今生已过也,重结身后缘。

    前方兵士收到此帕,不敢私留,只得交给长官,并逐级奏报到朝廷。玄宗让人把诗抄写多份,在宫中到处传阅,要查究写诗人。宫女一进皇宫,就是帝王家的人,心有旁鹜,是对皇室不忠,是掉脑袋的大罪。因此宫女们心惊胆颤,唯恐自己与此帕扯上干系。那个自作多情的宫女为了不连累众姐妹,主动站出来承担,大家都为她捏了一把汗。谁知李隆基不但没有惩罚她,反而做了一件自古帝王从未做过的事。皇帝拿着那首诗,问明了原委,突然说:“不要结身后缘了,你还是结今生缘吧。”许那宫女与那位领到短袍的兵士奉旨成婚。这件事曾经把所有宫女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大概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也常说起这开明之举吧?

    总体上说,唐朝皇帝比起别的朝代都要开明些。皇帝许宫女成婚,也许不止玄宗一人。还有红叶题诗,也是唐代盛传不衰的良缘巧合的美谈。

    红叶题诗的故事,书中多有记载,诗题内容相似,而故事中的人物则各不相同,大概都是得之于传闻,没有什么确实依据。本事记中说,在唐肃宗时,诗人顾况某次与友人游园,于流水中得到一张大梧叶,上面有诗一首: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见了,也取一片树叶,题诗在上,泛于波中:

    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相隔十多天,友人再来园中,又得一红叶题诗,当即带回给顾况。诗是这样写的: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寻春次第行。

    后来顾况娶了宫女韩氏为妻,一次韩氏在顾况的书箱中发现这两张梧叶,大为惊奇,因为此诗正是她自己所题,而顾况所题红叶诗,她也还珍藏着。

    在太平广记和山堂肆考里,则成了书生于佑的故事。书中说,唐僖宗时,有个宫女韩翠萍,十分向往宫外自由自在的生活,一个深秋季节,她走到一条水沟边,看见红叶飘落,想起韶华逝水,青春虚度,感伤身世,便捡起一片红叶,题上一首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她把红叶放入流水,流进了御河(护城河)。书生于佑漫步御沟桥头,看见水里有片写满字的红树叶,就捞了上来。看完诗的内容,他也取一叶题上两句:

    深宫叶上题红怨,付与清流欲寄谁?

    于佑把红叶题诗放回御河,阴差阳错,这片红叶居然又流进了皇宫,而且恰巧被韩翠萍拾得,从此这位深宫怨女,心中充满了对那位陌生书生的爱恋,终日相思,悠然神往。十年之后,新帝登基,朝廷释放大批宫女,韩翠萍由人介绍嫁给于佑为妻。成礼之后,彼此话起前情,并各示红叶,不由感慨系之。韩翠萍为此又作诗一首:

    一联佳句随流水,十年幽思满素怀;

    今日得成鸾凤侣,方知红叶是良媒。

    在云溪友议和古今诗话等书里,故事还是这个故事,只是时间到了唐宣宗朝,男主角变成了舍人卢渥。而在侍儿小名录中,时间到了德宗贞元年间,故事情节也更富戏剧性。前面所提顾况是名诗人,于佑也有据可查,卢渥其人虽无史可考,却比侍儿小名录还强些。此书故事的男主角叫贾全虚,作者让他姓贾,用意大概就在于告诉读者那不是真的;既然全虚,自然就无半句实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两宗佳话,为千年禁宫所仅有。宫女怀春,是欺君罔上之罪,唯有死路一条,别无选择。纩衣缘也好,红叶诗也罢,它所证明的并不是宫女的幸福,相反,正是宫女的不幸和悲苦。玄宗的慨然许婚,姑且不论真假,在平常人做来,是理所应当,在帝王做来,就成了“皇恩浩荡”而它恰恰说明了皇权无视常情常理的惨无人道。试想中国历史上三百多个帝王,哪一帝哪一王后宫佳丽不是盈千累万?那金碧辉煌的巍峨帝乡,正不知笼盖了多少哀怨!唐代后宫极盛,宫女常有四五千人之多,她们有的选自官家,有的选自民间,入宫之后,除极个别的能得宠幸外,绝大多数都等于被判无期徒刑,终身过着与世隔绝的非人生活。可是万仞宫墙,关不住青春的想往,一些知书识字的宫女,常把满怀幽怨写在诗里;这些诗偶尔传到宫外,被同情她们的男子看到了,因此而成隔墙相爱的恋人,有的遇上朝廷释放宫女,竟得遂所愿,结为夫妻,这些都是极有可能的。红叶题诗的故事,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那是对宫女非人生活的同情,更是对皇权灭绝人伦的控诉。